难怪每次说到换手机的话题,大家都变身等等党,能用就行。
前段时间发布的几款新机,一加9 Pro 售价 4999 元起。OPPO Find X3 Pro 售价 5499 元起。小米11 Ultra 售价 5999 元起。
回想起 10 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售价才 1999 元。

时隔 10 年,现在别说 1999 元了,甚至 2999 元都买不到旗舰手机。
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旗舰机价格肉眼可见的飙升。

首先,早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是被国外品牌占据的。
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三星和现在依旧占据了不少市场的苹果。

国产手机想要抢份额,就不得不采取低价格优势来打开市场。同时,早年国产品牌的技术不足,堆配置就成了惯用操作。
为了通过高性价比来吸引用户,雷军甚至说过,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 5% 的豪言壮语。

而如今,硬件不断升级,物料成本上涨,旗舰机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先以苹果为例,根据 Counterpoint 组件研究部门的材料清单(BoM)分析,生产 128GB 的 iPhone 12,物料成本在 415 美元,比 iPhone 11 高 21%。
如果与 10 年前的产品比,物料成本上涨可想而知。

安卓阵营这边,现在的旗舰手机,都搭载了高通的骁龙 888 处理器。芯片的制造工艺越来越先进,设计和制造成本就越来越贵。
单单制作一个骁龙 888 芯片,成本预计在 1000 元以上。

而骁龙 888 的进购价格在 240-260 美元,比骁龙 865 贵了 100 美元左右。
加上其余硬件,旗舰机的起步价至少都在 4000 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处理器,物料成本主要还在屏幕、摄像头和其他的硬件升级上。从 LCD 到 OLED,再到如今旗舰机的标配 AMOLED。
厂商在屏幕上下了不少功夫,小米、OPPO、一加等旗舰机的屏幕,更是用上 2K 分辨率 + 120Hz 高刷新率。

而且刘海屏、全面屏、曲面屏等,由于做工切割的差异,成本也会不同。所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未来对屏幕的要求还会升级,成本依旧会居高不下。
光从数量上看, 旗舰机的摄像头标配都是三摄、四摄。

长焦镜头、潜望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甚至还有液态镜头。
比如 vivo 和蔡司、一加和哈苏,华为和徕卡等等,这中间必然少不了合作研发、品牌授权等费用。

除此之外,电池、快充、闪存、运行内存、振动马达、扬声器、各种传感器等等都在迭代升级。虽然旗舰机的价格越来越高,但如果对于摄像头或屏幕的要求不高,只用来扫个码、看看小说,也就不必买旗舰机。除了旗舰机,我们还可以买各种中端机型,甚至千元机。

骁龙 888 处理器,满血版的内存 LPDDR5,增强版 WiFi6,这些都是旗舰级的配置。
屏幕是 E4 材质的 AMOLED 屏幕 + 120Hz 高刷。
后置 6400 万像素三摄也与旗舰机相差不大。
电池 4520 mAh + 33w 快充电,速度也还可以。
不过 K40 系列没有屏幕指纹,而是侧边指纹。

在 Geekbench5 的成绩也基本和 870 一致。

屏幕是 AMOLED 屏 + 120Hz 刷新率 + 高达 360Hz 的触控采样率。
摄像有后置 6400 万三摄,前置 1600 万超广角。
4500mAh 的容量配合 50W 快充。
兼顾性能、轻薄、快充,这样的配置都是几千元的旗舰机才有的。以一加8 Pro 举例, 处理器是去年的旗舰芯片骁龙 865。
当时 12 + 256G 版本的售价为 5999 元,现在已经降到 3499 元。
而今年的次旗舰机一加9R,骁龙 870,12 + 256G 版本售价 3299 元,价格相差不大。
从性能上来看,一加8 Pro 的骁龙 865,与骁龙 870 的差距很小。
但从屏幕、摄像头、内存方面,一加8 Pro 更有优势。近几年国产厂商除了有越来越贵的旗舰机,还有一个共同点。
一份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售出的手机,中低端手机就占据了 70% 的市场。

厂商在开拓高端市场的同时,自然也不想丢失这块大蛋糕。对于喜欢追求新科技、注重手机性能的用户而言,首选肯定是旗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