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MIX Fold发布,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液态镜头终于亮相,同时兼具长焦和微距,一个镜头顶两个,也是一种创新了。但是只要你经常关注手机发布会,你就会发现,手机摄像头往往是各大厂商发布会的重头戏。
特别在以前,小濠记得手机厂最爱提的就是像素,现在像素也已经从几百、几千万到一亿了。我们在判断一款手机的拍照能力时,除了像素,你还留意过手机相机的传感器画幅大小、镜头质量、变焦能力和算法吗?

传感器,最核心的技术,用来将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信号。我们可以把传感器看作是传统相机用的胶片,虽然两者原理不同,但在相机整体组成结构中还是比较像的。

手机上用的都是CMOS,而CMOS最核心的参数就是尺寸大小,专业叫画幅。这也是为什么几千万像素的单反比一亿像素的手机拍照更好看的原因。

现在,智能手机的传感器一般尺寸都很小,但是也有一些手机采用的传感器越来越大了。例如小米11 Ultra 的主摄三星GN2,尺寸更是达到 1/1.2 英寸。
据悉索尼 IMX800 传感器将搭载在华为 P50上,到时就是手机上最大的传感器了。
现在手机配的镜头都比较多,三摄四摄的手机已经是标配。这些手机的镜头都具有不同的焦距,每个镜头拍摄的效果也不同。长焦镜头、潜望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包括开篇说的小米液态镜头。
简单来说,焦距越短,视角越宽;焦距越长,视觉越窄。

以前的单摄像头时代,镜头焦距固定,采用的是数码变焦。数码变焦就是对照片的每个像素面积增大达到变焦效果。相当于你平时看妹子时,手指在屏幕上不断放大的操作。画质质量嘛,额,就你懂的,模模糊糊吧。
左数码变焦和右光学变焦手机厂商口中说的采用几倍光学变焦,从技术上来讲,有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光学变焦,而是混合变焦。

DXOMARK 就曾对三星 S20+ 的相机评测后,发现这款手机主摄和副摄焦距分别是 26mm,28mm,焦距差仅为 2mm。简单来说,这种变焦其实是假·光学变焦,真·混合变焦,变焦完全靠的副摄大底高像素和AI计算进行裁剪。

除了关注镜头的焦距和变焦外,镜头的质量也会被大家忽略。不同手机的相机镜头质量不同,会很大地影响照片的质量。一些手机厂商也开始和知名相机品牌合作,有的是提供技术支持和认证,也有的提供镜头,合力打造影像系统。例如华为和徕卡,VIVO和蔡司,一加和哈苏。

随意放桌子上,镜头可能会和桌子直接摩擦造成损坏。
小濠因为不喜欢带壳,镜头和屏幕摔烂好几次了,有条件的还是带个壳吧。光圈就是相机镜头的开口,光线通过开口进入相机。

我们看手机的参数是往往会看到f/1.4,f/2.0。

这里的数值其实就是光圈值,光圈值越小,开口越宽,传感器接收的光也就越多。光圈不仅影响照片的亮度,还影响景深,尤其在弱光的时候,光圈作用特别大。
在传统相机镜头,光圈都是可以调节的,而手机的光圈都是固定的。说白了就是防抖,想要你照的照片没有抖动或者模糊,防抖是绝对少不了的。光学防抖的就是通过镜头或传感器在陀螺仪上的移动,来抵消掉影像的抖动。

在日常的手机拍照中,常见的抖动可分为:相机抖动、运动模糊和卷帘门效应。特别是针对手抖星人,防抖技术太有用了。

不同的手机厂商,在算法上也是各有特点,同一个传感器,不同的算法差异,照片的效果也不同。

这也是为啥谷歌 IMX363 能秒其他厂商的 IMX586,而苹果能用 1200 万像素吊打一系列 4800 万像素的手机。弥补了镜头和感光元件的不足,对照片效果进行优化,不管是强曝光还是弱光的夜拍下,经过后期调整后的照片,都会更好的优化原始图像。
而且通过算法,相机还可以识别场景,判断你拍摄的是人、风景、食物等等,再自动调整对比度、白平衡等参数,让照片更符合你的拍摄场景。
比如现在女生都很爱用的美颜App,就是通过算法修改照片原貌,而使用专业相机的话,你还需要后期自己修图。
如果说手机的算法是为了照片更好看,那么相机则是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更准确的光线,更强的后期处理空间。

对于没有专业摄影要求的我们,发个微博,朋友圈,拍个短视频完全够用。在相机上需要各种配件以及后期能力完成的延时摄影、夜景拍摄,手机咔嚓一下就完事了。
相机本来就是专业器材,以前手机,拍照没有这么方便好用,所以大家只能选择相机。而现在手机便宜又方便携带,手机的拍照功能也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相机也就自然而然留给了专业市场,专业的摄像师。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希望看到两个行业不断进步,在各自领域上带来技术突破。你对手机和相机有啥看法呢?来评论区和大家讨论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