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Nvidia、Intel 的激烈竞争搞出了一大堆的鸡血技术,光听看介绍有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感觉,但真正使用起来还真有不小用。
「不知妻美」的大有人在,今天放一起来梳理梳理吧。
他们的区别也主要在于后面这个环节,不同于简单的图片放大,需要采样分析填补像素才能让画质真正意义地复原、提升。
NIS、FSR 1.0、RSR 使用的是比较简单的空间采样,说白了就是在一张画面上找相似像素分析填补、锐化、抗锯齿等。
AI 超采样、机器学习等牛x技术加持,画质更好运动更流畅。
不止限制硬件,该功能还需要游戏厂商适配,不过目前130多款的支持数量比家都多。
NIS 不需要 RTX 显卡,支持 GTX 900 及更新的 N 卡,通过驱动支持不需要游戏适配,需要在 Nvidia 驱动设置中开启。
不过 2.0 由于算法升级,所需显卡也不能太老(下图),同时 FSR 2.0 针对 RDNA2 显卡也有专门优化。
RSR 和 NIS 类似只支持 A 卡(目前仅 RX 5000 及更新)也是通过驱动适配,需要在驱动设置中开启,广泛支持 DX11、DX12 游戏。
并且需要通过游戏适配,但预计要「初夏」才能发布,最初也仅支持20余款游戏,追上 Nvidia、AMD 怕是有点难度。
毫无疑问的是,目前 DLSS 是妥妥的老大,相比下画质损失更小,不过同预设下也更偏重画质而非帧率,硬件的限制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其优势。
同样第一梯队的 FSR 2.0、XeSS 还没有实装,现在可以押辣条了。
同时不同游戏适配优化也是有差距的,某些只要打开就一塌糊涂,某些则几乎感觉不到画质损失。
但有老大哥的帮助,基本是稍稍优于 NIS 的,不过反正是不同阵营专属没啥可比性。
T0: DLSS、FSR 2.0、XeSS T1: FSR 1.0 T2: RSR、NIS
比如 RTX 用户优先 DLSS 、Intel 新显卡(未上市)使用 XeSS、而 A卡优先使用 FSR 2.0 。
比如 N 卡使用 FSR 2.0/XeSS , A 卡使用 XeSS...相互 NTR 就对了。
实在没得选了,RSR、NIS 有总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