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nm翻车,14nm依旧,2021年的intel不好过!


其实一提起CPU,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牙膏厂”。作为业界少有把14nm工艺延续至今的厂商,Intel真的是挤得太久了!


要不然“14nm+++++”也不会成为调侃Intel工艺落后的段子。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Intel始终坚持14nm(桌面端),也不愿意换用新工艺?

是因为技术落后?还是单纯想割韭菜?这些确实值得仔细讨论!


为什么挤牙膏?

工艺是真的落后
 
不用多说,其实CPU的制程工艺一直以来都是Intel的痛点。

从第一代14nm处理器i7-5775C(2015年),到如今的11代酷睿(2021年),Intel已经用了整整六年。
Core i7-5775C(工程样品)
 
虽然CPU从四核心八线程、默频3.3GHz,变到了八核心十六线程、默频5.0GHz(这或许是Intel打磨14nm的结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要不是新工艺迟迟没有问世,谁也不想一直“啃老”。比起同行在工艺上的不断创新,Intel在这一方面的确落后了!

也许有些人会说,Intel的技术和别家不同,14nm的工艺可媲美10nm工艺。

然而与自己比较,这牙膏不仅挤的很少,甚至还倒吸了(十代酷睿最高十核心,十一代酷睿最高才八核心)。
 
因此,工艺的落后是Intel近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最大原因。

10nm翻车难产
 
但如果要问Intel有没有在新工艺上下功夫呢?这当然是肯定的。
 
早在2017年,Intel其实就是宣布了代号为CannonLake的10nm处理器,并将于2018年正式推出。
10nm晶体管密度是14nm的2.7倍
 
然而等到2018年时,Intel却宣布:由于10nm工艺有些激进,不得不重新调整10nm工艺的晶体管数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除此之外,由于Intel固执的认为别家的技术(三星和台积电)始终“落后”于自己,进而导致了10nm工艺的良率偏低,完全不足以达到上市需求。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见到面向桌面端的Intel 10nm处理器。

市场环境太舒适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这句话的确没错。
 
在Intel挤牙膏的这段时间里,作为竞争对手的AMD确实也不好过。
 
不仅是因为工艺制程赶不上,而且更是由于高耗低能的“FX推土机”,让不少用户都迫不得已选用Intel处理器(对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差,也是一大原因)。

更何况,在几年前,个人PC的需求远不及现在。那时候大多是企业和网吧用户,而他们的选择大都是Intel平台。
 
既然有需求、市场好、能赚钱,何必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当然,Intel就是这么想的。

Intel市场占有率全面领先AMD
 
甚至直到现在,都还想加大对14nm的投资(牙膏就硬挤!)

详情可移步这里查看:牙膏不断,14nm被称为最佳工艺,Intel还将继续投产。

再不改变就要完

相信最近一两年的AMD,大家算是见识到了!
 
不仅凭借Zen2架构的超高性价比,撼动了Intel多年以来的主导地位,而且更是用Zen3架构的出色发挥,打的Intel“满地找牙”。

进而导致Intel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80%,降到了如今的60%(AMD活生生的拿走20%)。
Intel占60%,AMD占40%
 
眼看对手越发猛烈,Intel方面当然也要考虑全新出路。
 
换任CEO
 
前段时间,不少小伙伴应该都已经知道了Intel换CEO的事。
 
具体来讲,1 月 13 日,英特尔宣布现任 CEO 司睿博将于 2 月 15 日离职,继任者为 VMware 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此消息一出,Intel股价大涨 6.97%)。
帕特·基辛格
 
要知道,司睿博是以财务出身的,而基辛格则是以技术出身的。
 
或许换任CEO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从中不难看出,Intel似乎是在调整整体的布局,为未来的计划奠定基础(毕竟换CEO这种事,在公司层面应算是大事!)。
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现年59岁。18岁从林肯技术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英特尔,32岁时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40岁就成为英特尔史上第一位首席技术官。
 
2009年,基辛格离开英特尔,于EMC担任信息基础架构产品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12年,基辛格加入VMware担任CEO,在此期间,他曾让VMware年收入翻了3倍。

工艺寻求外包
 
AMD的强悍无需再提。但对Intel来说,要想解决目前工艺难产的问题,单凭自己的技术可能是难以解决了,必须要寻求“外包”!
 
虽然这对Intel而言,无疑是打破传统的变革,但也是无奈之举。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称,Intel正在就将部分高端芯片外包代工的可能性,与台积电、三星方面进行洽谈(更偏向于台积电)。

当然,无论最终Intel是否会选择将高端芯片外包代工生产,又或是在台积电和三星中选择哪一方,这都代表着Intel想要改变的决心。 

但鱼儿想说的是,虽说制程工艺上的落后可以通过放下身段(委外代工)来弥补

但X86架构的慢慢消退,或许才是Intel真正需要关注的!
 
苹果的M1芯片就不用多说了,曾经与Intel联手打造那个牢不可破的“Wintel 联盟”也生出了“异心”。

据报道,微软近日正在为自家的 Azure 云计算服务器以及未来的 Surface 设备设计一款基于 ARM 架构芯片。
 
一旦“Wintel 联盟”破碎,对于在X86处理器市场占比超过84%的Intel而言,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不能就此断定X86架构肯定会被时代抛弃,但只要苗头出现了,作为市场霸主的Intel就必须拿出万分的警惕,要不然就会重演诺基亚的悲剧。
 
Intel大人,时代真的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