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C 领域,甭管 CPU 还是 GPU,想干活儿,基本都得依赖主动散热器。
也有少数 CPU 能靠被动散热坚挺,但那都是被逼无奈,要么是性能佛系,要么特定场景限制。
至于那些高端 CPU,甚至已经到了没有水冷日子过不下去(压制不住发热)的地步。
这很好理解,PC 界的芯片们有个共同的小目标:性能要突出,再突出!
想想咱们小学都学过的知识,要想马儿跑(高性能),就得让马儿吃草(高能耗),这草吃多了,热量自然就喷涌而出。
因此为了维持正常工作,一台体积庞大的主动散热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一换到手机这个小身板舞台,剧本就完全不一样了!
手机生来追求的就是轻薄、便携、低功耗,那点可怜的尺寸空间别说塞个风扇了,塞张纸片都费劲。
所以,被动散热(靠机身硬扛)似乎就成了它命中注定的散热方式。
搁以前,谁要是说手机得靠风扇散热,估计大家伙儿都得笑掉大牙。
手机装风扇?你这是要上天还是咋地?
然鹅! 架不住手机芯片厂商们「卷」起来不要命啊,如今手机性能是一路狂奔,那发热也跟着水涨船高。
冬天还好,纯天然暖手宝,贴心又环保。
可一到夏天,玩个游戏手机分分钟变铁板烧,手都能给你烫秃噜皮!
没个外置散热背夹?CPU 疯狂降频游戏卡得让你怀疑人生,想上分?想屁吃。
而为了让手机退烧,厂商也是操碎了心,使出浑身解数。
像面积数字越来越大的 VC 均热板就不提了。
部分机型已经引入石墨烯导热甚至是号称液冷散热,散热宣传手法那是一套又一套。
至于实际效果嘛,只能说懂得都懂其实也就那样。
毕竟归根结底这些玩意儿仍属于被动散热,顶多算是把手机内部的导热通道拓宽了点儿,让热量跑得快一些。
但最终热量还是得通过机身屏幕、中框、后盖表面释放到空气中、传递到你的手上,让你轻易感知到手机那火热的内芯……
都说科技是个圈,这不,原本不该存在于手机上的主动散热如今也被一些厂商拾起来。
率先打破常规的是部分主打电竞手机市场的品牌。
游戏手机主打一个要突出游戏性能释放,影像差点机身厚重点都不是事儿。
因此这为它提供了塞入主动散热风扇的必要以及条件。
像咱们熟悉的红魔 8S Pro+ 等机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主动散热风扇的加入,能直达核心,将手机芯片热量快速排除机外,散热效率大幅提升。
红魔这台机子当时便号称能将整机温度降低整整 16°,各种游戏也能长时间保持满血性能释放,让帧率维持一条直线……
可能正是主动散热的魅力过于炸裂吧,说出来可能不信,现在连常规定位机型也要开始加入这一 happy 俱乐部了。
关注新机市场的同学估计看到了,OPPO 刚刚官宣的 K13 Turbo 系列便直接把主动散热风扇当成了头号卖点。
短短 10 秒钟的宣传视频,散热风扇的画面出现了4次,要不知道这是手机,差点以为整的什么赛博狠活儿。
比较有意思的是, OPPO K13 Turbo 系列风扇位置直接取代了原本背部 Deco 的一个镜头。
也就是说从背后风扇进风,中框侧面开孔出风,讲道理还是挺抽象的。
简单配置方面,根据@数码闲聊站透露,OPPO K13 Turbo Pro 将搭载骁龙 8s Gen4 芯片、正面 1.5K144 Hz 6.8 英寸大屏、支持屏幕指纹、后置 5000W+200W 像素镜头组合。
从整体配置来看,其定位预计就在两千元档。
回到咱们主动散热风扇的话题,随着首款常规定位手机采用,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越来越多这类手机出现?
其实仔细想想,散热风扇若当真如此好用,那以前这么多手机为啥不采用?
即便到现在,塞入散热风扇带来的副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例如防水防尘问题、噪音问题、风扇额外电耗导致的续航问题等,总之短时间内这并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在小忆看来,未来不短时间内,于主流高端旗舰机而言,厂商仍然将注重能耗表现以及优化,以被动散热为主。
而一些主打性能释放的中端机或游戏定位机才会大胆尝试引入散热风扇。
当然了,该说不说 OPPO 这操作确实也给我们带来了机圈少见的新活儿。
K13 Turbo 系列会在 7 月 21 日正式发布,具体表现如何就让我们期待一手吧!
*资料、图片来源:OPPO、数码闲聊站、网络。
本文编辑:@ 小忆
©本文著作权归电手所有,未经电手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