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十一,对于即将下手装机的等等党,实在是不怎么友好。首先是 intel 为了清 Ultra 200S 系列的库存,对以往 12-14 代的 CPU 来了波官宣涨价。面对这一局面,隔壁的 AMD 虽然没有那么过分,但是部分型号也选择了进行一手跟涨。其次重头戏就是最近人人喊打的内存了,对比 8 月前的价格,目前无论是DDR4 还是 DDR5 价格基本都是翻了个倍。并且还带着 SSD 也来了一波小幅度上涨。由于「装机预算守恒定律」(其实是 DIY 行业因为内存涨价低迷),显卡反而在这个双十一眉清目秀了起来,不少同学下车了历史低价的卡。由台媒 Uniko’s Hardware 消息,由于 DRAM 普遍短缺,3GB GDDR7 可能无法进入 DIY 桌面消费市场,会优先供给专业卡以及市场更大的 OEM 笔记本,迫使 NVIDIA 重新考虑其产品路线图,现已经取消整个 RTX 50 Super 系列,随着 2GB GDDR7 越来越昂贵,迫使当前在售型号也会涨价。但紧接着知名 N 卡爆料人 MEGAsizeGPU 表示 RTX 50 Super 系列目前还在,只是会从明年的 Q1 推迟到明年的 Q3 发布。RTX 50 Super 最大变化就是在显存规格上,除了 RTX 5070 Super 的 CUDA数量有小幅上涨以外,其他性能规格基本是等于原版的。不过哈,熟悉 NVIDIA Super 系列显卡的同学知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加量不加价。但现在的内存行情,就算 RTX 50 Super 系列正常推出,应该也很难维持老传统了。而就目前的显卡市场来看,NVIDIA 就算真不推出 RTX 50 Super 系列貌似也没多大影响…大伙儿最近能明显感知到的就是各家的新机,在存储配置上与以往比较上涨了一大截。拿最近的 REDMI K90 系列来说,雷军也收到了大伙儿对于存储配置的「激烈讨论」,并“连夜说服高管”进行降价。一来是存储行业的周期性,与大多数电子产品「每年降价」的逻辑不同,存储市场特立独行。晶圆厂建设需要两三年周期和上百亿美元投资,供给难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所以大伙儿经历了 2016 年-2019 年因为产线更换以及电脑行业爆火带来的内存暴涨时代。也经历了 2020 年-2023 年各个厂商为了争夺市场而大打出手的「内存白菜价」时代。而这次,除了由威刚 CEO 陈立白表示,目前三星、SK 海力士已经拆除了 DDR4 的产线,很难再重启 DDR4 的产线更换导致总体产能溃缩。目前在各大 AI 公司的角逐中,除了对于算力要求越来越大,对存储方面的要求也是成指数级增长。就闪存方面,2024 年 AI 推理服务器的 SSD 采购达到了 45EB 以上(1EB=1024PB,1PB=1024TB),占据整体市场的 5%,预计在 2026 年会达到 12%。虽然看起来没多大,但是这是建立在当时 AI 还是以 HDD 为主要存储媒介为前提的,不过 HDD 的订单交付周期已经来到了 52 周。而在内存上,OpenAI 刚刚和三星和 SK 海力士签订了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的协议。三星和 SK 海力士证明,到 2025 年底,OpenAI 的预期需求可能会增长到每月 90 万片 DRAM 晶圆,占据其总产量的 40%。而且 AI 还不要差的,对于庞大的数据吞吐量,一般都是 HBM 内存或者高频的 DDR5 提供技术支撑。这给合计占据 DRAM 市场 93.4% 份额的三巨头带来什么变化呢?三星、海力士、美光 2025 Q3 营收分别增加了 15.4%、39%、36.6%。并且60% 的营收增长全是由 HBM 内存提供。加上在AI疯狂扫货的情况下,2025 年第三季度 DRAM 价格同比上涨了 171.8%。所以,一边是稳定且服务麻烦的个体消费类群体,一边是量大并且稳步增长还能带动自己现金产线升级的大企业客户群体。据集邦咨询预测,2026 年年中预计会出现内存的价格高点,并且会维持高位运行。所以在 AI 降火到来之前,内存和闪存可能暂时无法再回到 2023 年的白菜价了。而现阶段刚需的同学可以咬牙直接剁手,还有用着的同学就捂好钱包准备再战3年吧。数据素材来源:集邦咨询、X、videocardz、微博@雷军、三星、京东,图源网络。
本文编辑:@ 阿红
©本文著作权归电手所有,未经电手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