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6 2nm官宣性能提升70%!intel:猛堆小核应战
苹果从 9 月份掀起的新机大战,伴随着下周即将发布的华为 Mate 80 就要迎来尾声了。
PC 圈这边经典两对头,AMD 和 intel 搞上了错位大战。在最近的金融分析师日中,AMD 分享了接下来 CPU 的路线图,以及 Zen6 的最新消息。Zen6 架构将采用台积电新的 2nm GAA 制程,性能提升达到 10-15%,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 25-30%。根据官方资料来看,基于 Zen6 架构的 EPYC Venice 会在在综合性能和能效方面提供超过 70% 的提升。据 AMD 自己表示,EPYC 9006 (Venice)会带来超过 30% 的线程密度提升,加上之前的爆料,EPYC 9006 系列的最大规模会史无前例的来到 256 核心 512 线程,比 2024 年发布的 EPYC 9965(9005系列) 192 核心 384 线程还要高出 33.3%。并且 AMD 还强调,这是从 SPECrate 2017 INT 测试出来的成绩,不含一丁点 AI 的水分。也就是说,把线程提升和制程红利抛开的话,换算下来由架构、频率和单核 IPC带来的提升会超过 20%。大伙儿可以狠狠地期待接下来的 Zen6 桌面端了。除了这些以外,R7 的单 CCD 由原来的 8 核心 16 线程增长至 12 核心 24 线程,R9 规模将由原来的 16核心 32 线程达到最高 24 核心 48 线程。并且鉴于双 CCD 的 R9 系列一直以来的跨 DIE 负载的感人延迟。AMD 也会在这次用上新的低延迟桥接打通彼此的连接总线,一举解决双 CCD 之间的高延迟问题。到时候游戏神 U 可能就要易主给 R9 系列了,真正做到生产力和游戏「全都要」。最重要的是,Zen6 是明确不换主板接口的,使用 AM5 主板的各位,又可以战未来了。比较关注 CPU 的同学应该注意到了,牢英最近干了两件事儿,一是给 14 代以及之前的 CPU 来了一波集体涨价,当时低价入手 12-14 代的同学现在应该笑嘻了。二来是给 Ultra 200s 系列的 CPU 都来了波降价,比如 U5-225F 都已经来到了 800 元左右的价位。目的很明显,就是给 Ultra 200s 清仓,熟悉 intel 老套路的同学应该知道了,新一代 CPU 就快来了。当然,不是可以正面接下 Zen6 全方位攻击的 Nova Lake,而是 Arrow Lake Refresh。据 videocardz 消息,intel 还是不想断更,依旧要推出 Arrow Lake 的继任者,因为架构制程都没变,还是当初的「拼好芯」,只是在延迟上有修补。所以在命名上,最终没有厚着脸皮像 11 代那样单开一页,而是继续沿用了Ultra 200s 的系列,不过用上了 Plus 后缀进行区分,目前有三款。Ultra 9 290K Plus:Ultra 9 285K 的继任者,主要变化是频率提升,P 核频率提到5.6GHz,E 核提到 4.8GHz,TVB 加速冲到了 5.8GHz。简单说,就是特挑体质版。Ultra 7 270K Plus:这就很有意思了。目前的 265K 是 8P+12E,而 270K+ 直接变成了 8P+16E。看齐了大哥 U9 的核心规模,但是小核频率因为规模对比上代有点略微下降。Ultra 5 250K Plus:同样也和 U7 一样多塞了 4 个跟不要钱似的小核,从 245K 的 6P+8E,直接升级到 6P+12E。除了核心和频率,还顺手把内存支持从 6400MHz 提升到了 7200MHz,解决一些 Arrow Lake Refresh 因为 D2D 总线带来的延迟问题。看到这可能有同学说了,这对于打游戏基本就没啥变化,有啥推出的必要吗?当然不是为了不背负 LGA 1851 用一代就被抛弃的骂名。从最新 2025 年 Q3 季度桌面端 CPU 销量占比来看,虽然 intel 依然是领先地位。但是 AMD 的增幅也不容小觑,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的 33.6%。同比增长了 10.6%。再看 Steam 最新的硬件调查这边,AMD 的占比已经来到了 42.89%,这可都是都是实打实的活跃玩家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桌面端 CPU 选择的风向。而从目前的消息来看,intel 的 Nova Lake 想要量产落地可能还得要一段时间,大概率是 2027 年了。面对明年来势汹汹的 Zen6 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也就只能凭借新的 Arrow Lake Refresh 打一手降价时间差来应对了。不过阿红倒是更希望 intel 能够尽快立起来,毕竟没牢英管着的 AMD,他是真敢加价啊!数据素材来源:wccftech、AMD、intel、videocardz、tomshardware